控制債務利息負擔
2025年利息支出已超8800億美元,逼近國防預算。除財政整頓外,需維持美聯儲政策可信度,避免市場恐慌推高長期利率。
二、稅收體系現代化:從“低稅負”走向“可持續公平”
提高整體稅負水平
美國稅收占GDP比重約27%,顯著低于OECD國家平均34%。曼昆等經濟學家指出:增稅是唯一現實且可控的選項。
將總體稅收提升GDP的4個百分點(約1萬億美元/年),可基本彌合當前赤字缺口。
優化稅制結構
提高高收入群體與資本利得稅率:前1%家庭掌握全美32%財富,但有效稅率常低于工薪階層。
開征碳稅或金融交易稅:既增加收入,又引導綠色轉型與抑制投機。
堵住跨國企業避稅漏洞:落實全球最低企業稅率(15%),防止利潤轉移。
謹慎對待減稅承諾
新政府若執意推行大規模減稅(如延長2017年TCJA條款),將使2026年后赤字進一步擴大,必須配套支出削減或替代財源。
三、制度性改革:打破“停擺—臨時撥款”惡性循環
改革預算程序
引入自動延續機制:若新預算未通過,上一年度撥款自動按通脹調整延續,避免政府關門。
簡化撥款流程:合并12項撥款法案為更少類別,降低談判復雜度。
設立財政規則
如設定債務/GDP警戒線或結構性赤字上限,強制國會采取糾正措施(類似歐盟《穩定與增長公約》)。
四、以增長促平衡:做大財政“分母”
投資生產性領域:加強基礎設施、教育、基礎科研投入,提升長期潛在增長率。
鼓勵勞動力參與:通過托育補貼、移民改革等,緩解人口老齡化對社保壓力。
擁抱技術紅利:AI與綠色技術若能帶來生產力躍升(如年增速達3.5%+),可自然稀釋債務負擔——但這不能作為拖延改革的借口。(本文由AI輔助生成)
2025-11-07 15:15:54
2025-11-07 14:42:52
2025-11-07 14:32:54
2025-11-07 14:07:31
2025-11-07 14:01:36
2025-11-05 17:14:44
2025-11-05 16:10:11
2025-11-05 16:00:14
2025-11-03 16:23:28
2025-11-03 16: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