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這些消息綜合起來分析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歐洲還想繼續支持烏克蘭打持久戰,還是夢想著削弱俄羅斯,甚至是不惜一切代價要削弱俄羅斯。也就難怪俄羅斯如此憤怒了。
而這一切,也就解釋了為何俄羅斯放棄了對敘利亞局勢的直接干預,原來普京是準備集中力量與歐洲展開“對決”。
這一切的始動原因有二。
一是,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取得了明顯的優勢。美歐提供的遠程打擊武器并沒有給俄帶來重大的傷害,反而被激怒俄羅斯展開更猛烈的火力打擊,烏軍顯然已經到了窮途沒路的境地。
二是,即將成為美國總統的特朗普,近來又誓言烏克蘭戰爭必須立即停戰,甚至于默認或公開要求烏克蘭“土地換和平”,這嚴重打擊了澤連斯基的抵抗意志,他也開始為談判做準備了。
如果就這樣結束了烏克蘭戰爭,非但沒有實現削弱俄的初衷,反而造就了一個更加強勢的俄羅斯。
要想獲得美國的保護,就得臣服于美國,也就是以失去戰略自主權為代價。如果不臣服,也就只能是歐洲人自己獨立的面對俄羅斯了。
所以歐洲目前可能已經下決心要徹底削弱俄羅斯,即使付出更大的代價,甚至是不惜一戰。
之前,歐洲人是既想獲得美國的保護,又想著要戰略自主,這肯定令美國人不滿。特別是特朗普一直執著地認為全世界都在“占美國的便宜”,這一回威脅要退出北約,恐怕也真的不是鬧著玩的。
或許歐洲人衡量利弊最終得出了結論:一是一切必須靠自己,也就是自己的命運自己掌握,也就是對美國這個盟友失去了信任,二是趁俄羅斯立足未穩與之對抗,或許還有機會通過持久戰消弱俄羅斯。
對于困難且孤單的俄羅斯來說,一是特朗普上臺有可能給俄創造喘息的機會,二是中俄合作關系緊密,也等于是有了有一個堅強的后盾,至少沒有后顧之憂。
普京做出重大全面反擊的決定,也正是在派梅德韋杰夫與中國進行戰略溝通之后獲得了中國某種程度的“承諾”之后。
而特朗普鐵定的要“糾正”拜登之前的削弱俄羅斯戰略,以及美歐可能撕裂加劇,也給了俄以信心。
盡管被歐洲拒之門外的俄羅斯可以“戰略向東”看,可東方畢竟是中美兩個大國的“主戰場”,俄只能是處于次要地位。如果乘機在戰略上殺一個回馬槍,或許可以逼迫歐洲不得不接受一個強勢俄羅斯的存在。